本期公基輕松學的主題是:選舉制度的基本原則。
關注公眾號:事考必勝,每天5分鐘,輕松學公基。
選舉制度的基本原則:普遍性原則、平等原則、直接和間接選舉并用原則、秘密投票原則、差額選舉原則。
選舉制度依據(jù):《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
一、普遍性原則。
1、三個條件(且的關系):凡年滿18周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除依法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以外,不分民族、種族、性另叭職業(yè)、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和居住期限,都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2、舉例:精神病人(√)、犯罪分子(分情況)。
3、一定剝奪政治權利的犯罪分子:國安死無是應當。
4、了解:被羈押、正在受偵查、起訴、審判的人,經人民檢察院或者是人民法院決定,在被羈押期間停止行使選舉權利。——據(jù)1983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級以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直接選舉的若干規(guī)定》
二、平等原則。
1、機會平等:每一選民在一次選舉中只有一個投票權,每一張選票的效力相同。本行政區(qū)域內各選區(qū)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shù)大致相等。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應有代表一人。
舉例:100個人有102張選票,是無效的。
2、實質平等:實行同票同權原則,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鄉(xiāng)人口數(shù)相同的原則,以及保證各地、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適當數(shù)量代表。
三、直接和間接選舉并用原則。(口訣:縣鄉(xiāng)兩級直接選,省市全國間接選)
1、我國縣、鄉(xiāng)兩級人大代表由直接選舉產生。
(1)縣級:縣、不設區(qū)的市(縣級市)、市轄區(qū)、自治縣。
(2)鄉(xiāng)級:鄉(xiāng)、鎮(zhèn)、民族鄉(xiāng)。
2、全國、省級、設區(qū)的市級的人大代表由間接選舉產生。
(1)全國:全國。
(2)省級:省、自治區(qū)、直轄市。
(3)設區(qū)的市級:地級市、自治州。
四、秘密投票原則。
1、全國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一律采用無記名投票的方法。選舉時應當設有秘密寫票處。
四種結果:贊成、反對、棄權、另選他人。
2、選民如果是文盲或者因殘疾不能寫選票的,可以委托他信任的人代寫。
舉例:五歲小朋友、犯罪的人都可代寫。
3、選民如果在選舉期間外岀,經選舉委員會同意,可以書面委托其他選民代為投票。每一選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過三人,并應當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代為投票。
舉例:①張三要外出,打電話讓10歲的兒子幫他投票。
、谖也荒軒100個人委托投票。
五、差額選舉原則。(三四六、十二五)
全國和地方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實行差額選舉,代表候選人的人數(shù)應多于應選代表的名額。由選民直接選舉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代表候選人的人數(shù)應多于應選代表名額三分之一至一倍;由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上一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代表候選人的人數(shù)應多于應選代表名額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2.(單選題)張某擬參加縣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下列關于我國公民行使選舉權所遵循的基本原則,描述錯誤的是( )。
3.(單選題)選舉權的平等性原則表現(xiàn)在( )。
4.(單選題)在直接選舉中,代表候選人的名額應多于應選代表名額的( )。
本期試題共5道,全部試題請點擊底部查看原文開始做題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開始做題
上一篇:093.憲法之國體與政體
下一篇:095.憲法之直接選舉